苏州市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郭瑞春


郭瑞春1961年3月出生于苏州市吴县望亭镇红卫大队(现名何家角)的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父母用微薄的收入艰难地抚育着三个儿女。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三姐弟同时应试,居然又一起考上。一时间,村子里沸沸扬扬,在望亭镇上也掀起了不小的轰动。村里人都说郭家真是好福气,一门出了三“进士”。
1980年,郭瑞春从中师毕业,分配到通安中学教书。学化学的他却被分配教物理。1991郭瑞春开始任教于刚创办的苏苑中学。
1994年获得全国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特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十杰”教师。2000年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职以来,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名师授课录》(化学卷)等杂志、书刊发表了“中学化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研究”、“关注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等论文六十多篇。录像课《一氧化碳》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播放,并由东北师大、江苏电教馆等单位正式出版。录像课《酸碱盐是电解质》由江苏电教馆正式出版。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研究课题《中学化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已通过专家组答辩,并获得了好评;参加省级课题《信息环境教学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研究工作(2001-2004年),并以高分获得结题;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AYA010034) 子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的研究获优秀奖。
郭瑞春的自画像
对我做人处事影响最大的三句话:
1. 事在人为,人在机会。
2.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对我教学理念形成影响的三部书:
《爱因斯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伟人毛泽东》。
我平生最崇拜的三位教育家:
1、陶行知,2、叶圣陶,3、苏霍姆林斯基。
对我启发最大的教育名言:
1、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2、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3、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我的化学教学观中最基本的几点:
1. 自然科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事实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任何凭空想象的东西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 学生学到的所谓知识不应该是老师帮他整理好的那些东西,并不仅仅会做一些高考题、竞赛题,而应该是学生能用自己的大脑把自己大脑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再重组,然后会利用这些信息付之于实践,这才是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
3. 学生求知的动力在于教师的积极激发,能力的提高源于教师不懈的熏陶,以情激趣,以趣激学是我立足课堂的根本;
4.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最适合自己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追求;
5. 教育不能太功利,分数不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标志,唯有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与动力,懂得做人,善于合作,精于做事者方为合格的学生。
我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形象:
学术上学生把你当作导师,生活上学生把你当作朋友。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形象:
富有责任感、富有正义感;助人为乐、渴求上进。
我最满意的教学论文:
没有。
我取得优秀成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
执着。
自我评价我的性格特点:
认真、耿直、好学、求异。
我的人生格言:
用自己的心去做自己的事,别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我的业余爱好:
书法、摄影。
我最想对青年教师说的话:
事在人为,人在机会。
郭瑞春教育教学、科研主要成果目录(省级以上)
论文《关注教学过程 注重教学效益》
论文《新课程的重要切入点》
论文《化学教学如何引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论文《常见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小结》
论文《化学平衡学习中的要点分析》
论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初探》
论文《优化课堂教学系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案《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关系的运用》
论文《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
论文《变式训练与能力培养》
论文《化学启蒙话三情》
论文《探索性习题教学一例》
论文《它们违背勒夏特列原理吗》
论文《v正>v逆时平衡不一定向正方向移动》
论文《信息技术环境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录像课《一氧化碳》
录像带和光盘《一氧化碳》《酸碱盐是电解质》
国家级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AYA010034) 子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07.1-2
《教学月刊》06.11
《新课改教育研究》06.3
《中学化学》05.9
《数理化解题研究》06.7
《化学教学》97.3
《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96.10
《名师授课录》上海教育出版社,97 年
《中小学教师培训》02.6
《中学化学》96.3
《天津教育》99.1
《化学教学》,01.4
《化学教育》2003.7-8
《中学化学》2003.3
《教育现代化》2006.7
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播出。
由江苏电教馆、东北师大等出版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02年至2005年)获子课题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