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李建邡


李建邡,男,1957年9月出生,1980年2月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1983年7月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坛执鞭近三十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副校长。多年来,他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已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结集出版了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学散论》《教苑漫录》《学海津逮》三本,有10余篇文章在市、省乃至全国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各类奖项。他参加了《中学语文教案》等20余本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曾作为特约编委参加了大型语文教育丛书《全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研究文库》的编辑工作。
李建邡自画像
对我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三句话: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我平生最崇拜的三位大教育家:
1、孔子(万古宗师,至圣伟人)
2、马卡连科(爱的使者,师的楷模)
3、叶圣陶(教坛泰斗,语文大师)
对我影响最大的三本书:
1、孔子的《论语》。(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石)
2、马卡连科的《爱的教育》。(揭示教育的真谛)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语文教师“登堂入室”的宝典)
对我启发最大的教育名言:
1、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第斯多惠)
2、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
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真做人”。
(陶行知)
我的教育理想是:
发掘学生内在潜能,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提升学生生命价值。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
1、炽热的爱生情怀。
2、深厚的人文底蕴。
3、高超的教育艺术。
4、儒雅的职业风范。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形象:
1、有清晰远大的人生目标。
2、有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
3、有积极稳定的健康心理。
4、有睿智敏捷的思维品质。
我最满意的教学论文:
1、《语文新课程实施亟待强化“四种意识”》(省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2、《语文“体悟”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省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
3、《试论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审美感受》(省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4、《文学作品教学中意境的透析》(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
自我评价我的性格特点:
1、为人热情,能热心为他人服务。
2、胸怀坦荡,绝不为个人利益而斤斤计较。
3、心地善良,对弱势群体有同情怜悯之心。
我的人生格言:
人生就如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只有高高扬起理想的风帆,怀有搏击海浪的豪情,才能到达令人惊羡的理想的彼岸。
我的业余爱好
下围棋(人生智慧的博弈)
打篮球(顽强意志的历练)
我最想对青年教师说的话: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我们的青年教师如果能以追求“人类的幸福”“自身的完美”为己任,才有可能从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 ,也才有可能过着具有审美价值的有意义的教师职业生活。
李建邡老师教科研论文一览表
教 科 研 主 要 业 绩 (包括教科研活动、编写教材、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等)
|
日期
|
名 称
|
出版、登载、获奖或在何范
围内交流推广及成果情况
|
本人承担部分
|
1999、8
|
《语文教学散论》(约30万字)
|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
|
全部
|
2001、6
|
语文“体悟”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
省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
|
全部
|
1999、8
|
试论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感受
|
《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选》省教学论文二等奖
|
全部
|
|
|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
|
|
2002、12
|
《教苑漫录》(21万字)
|
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
|
全部
|
1993、12
|
《学海津逮》(14万字)
|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出版
|
合作(篇幅二分之一)
|
1996、5
|
试论阅读教学中的“形象感受”
|
《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
|
第一作者
|
1997、3
|
活化课堂气氛,提高阅读效率
|
《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
|
第一作者
|
2006、1-2
|
语文新课程实施亟待强化“四种意识”
|
陕西教育报刊社
省级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
全部
|
2001、11
|
文学作品教学中意境的透析
|
《中学语数外》
省教学论文三等奖、苏州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
全部
|
2001、11
|
自主性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
苏州市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
|
全部
|
2006、1-3
|
语文:构建精神文化的家园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全部
|
1996、7
|
注意把握议论的“度”
|
《语文天地》
|
全部
|
1997、2
|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应观念
|
《吴中教学》
|
全部
|
1995、7
|
几种比较形式的应用
|
《吴中教学》
|
全部
|
1997、9
|
占尽风情向小园——读林通的《山园小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全部
|
1998、3
|
文章结构方法的要旨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全部
|
1998、1
|
语段分析方法谈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全部
|
1998、2
|
浅谈孟子散文论辩艺术
|
《吴中学刊》
|
全部
|
1998、7
|
浅说矛盾修饰语
|
《语文教学之友》
|
全部
|
1998、7
|
意境品味三部曲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全部
|
教 科 研 主 要 业 绩 (包括教科研活动、编写教材、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等)
|
日期
|
名 称
|
出版、登载、获奖或在何范围内交流推广及成果情况
|
本人承担部分
|
2001、5
|
阅读中的“体悟 ”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全部
|
2001、5
|
妙笔传趣 美文怡人
|
《中学语数外》
|
全部
|
2001、11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合作
|
2002、8
|
凭栏十里芰荷香
|
《写作》
|
全部
|
2001、4
|
树立名校形象 提升办学层次
|
《苏州教育》
|
合作
|
1997、4
|
中日基础教育比较谈
|
《学校管理》
|
合作
|
1998、4
|
示素质教育之范 创全面发展之优
|
《教育现代化》
|
合作
|
1997、11
|
《全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
|
珠海出版社
|
编委
|
1999、9
|
《高中语文素质达标全程导引》
|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分册主编
|
1996、3
|
《高中语文复习与训练专辑》
|
华东师大出版社
|
部分
|
1998、8
|
《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文库》
|
海潮出版社
|
编委
|
1999、8
|
《向45分钟要效益教与练》
|
南师大出版社
|
部分
|
2000、4
|
《中学生作文疑难100问》(高中版)
|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部分
|
2001、9
|
《名卷导航》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部分
|
2002、4
|
《新大纲·新高考探秘》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副主编
|
2002、8
|
《新编名师导学》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副主编
|
2002、8
|
《双向通·高考精练》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部分
|
2002、12
|
《初中拓展强化讲·练·测》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主编
|
2003、1
|
《“3+2”高考新对策》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部分
|
2003、12
|
《高中课程·学案测评》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部分
|
2005、7
|
《高中语文新课程方案》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丛书副主任委员
丛书副总主编
|
|
|
|
|
|
课 题 研 究
|
|
|
1997、9至
2000、6
|
农村重点中学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
|
省级课题
|
主要成员
|
2002、10至2005、12
|
学校内交互式心理交流平台的构建和研究
|
国家级课题(子课题)
|
主要成员
|
2001、1至2004、9
|
以人为本,构建培养新时期创新型教师模式的探索
|
省级课题
|
主要成员
|
2001、9至2003、5
|
新世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成长研究》
|
市级
|
主要成员
|
|
|
|
|